浅析校园安全管理的适度原则

时间:2025-09-11 16:35:17
浅析校园安全管理的适度原则

  浅析校园安全管理的适度原则1

一、对学校安全管理过度化倾向的审视

近年来,学校事故尤其是中小学校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因事故处理中损害赔偿的纠纷而引发的学生与校方之间的法律诉讼明显增多,成为学校办学活动中一个不可回避的棘手问题。

由于青少年学生天性好动、喜欢冒险、热衷于游戏玩耍、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与此同时学生身心方面的发展还未成熟,往往缺乏自我保护的知识和能力,对安全事故的认知水平、防范意识、反应能力和应变技巧等还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因此学校范围内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很难避免的。

当前我国还尚未出台《学校安全法》,对学校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缺乏权威性的法律标准,加之学校赔偿责任承担机制不健全,学校赔偿经费缺口巨大,许多伤害事故的善后处理十分棘手。

面对这样的现实,相当部分学校患上了安全忧虑症、事故恐惧症,为尽可能减少以至杜绝校园事故的发生,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日益呈现出过度化的倾向,突出表现在采取禁锢化、封闭式、防范性的消极管理措施以提高所谓的学生安全系数:如学校不再组织春游、踏青、登山、参观、夏令营、社会实践等校外活动;

严格限制学生在校时间,不到上课时间不开放校门,一放学就把学生轰走;大力推行封闭式管理,在安全管理的硬件上进行大量投入,一些学校已开始正式聘用保安并安装校园监视系统、报警装置、指纹识别技术等,学生宿舍也安上铁护栏、报警器等;

体育课日趋温柔,删减了单双杠、对抗性竞技比赛等风险较高的教学项目,不再组织耐久跑和传统的冬季长跑,甚至连篮球这项运动也不再组织;体育运动器材不断软化,运动场所卸下吊环、单双杠、攀登架、软梯等容易造成损伤的运动器械,刀枪入库;实验课由学生动手变为教师示范等等。

某些学校为了杜绝校园事故的发生,还频频使用奇数招术,如为防止学生相互追逐引发身体碰撞,居然规定学生在课休时间只能走不能跑。

这种过于苛刻、近乎荒唐的安全措施的出现固然反映了学校在学生安全管理问题上的困境与无奈,而且学校过度的安全管理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几率,然而值得高度注意和警惕的是,当学校因过度的安全管理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把一个充满生机的校园窒息得死气沉沉的时候,其所引发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

诚然,学校的各种安全制度和措施,会在不同的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一定的规束、限制甚至于禁止,但是各种制度和措施的施行所导致的学生行为上的不便利应被降至最低限度,尤其不能对正常的教学活动形成干扰,或者是禁止性规定太多而压抑青少年的天性,扼杀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正如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康健所指出的:在对学生人身安全的保护中,要解决安全问题与教育理念、教育活动的矛盾,不能因噎废食。目前我们对学生是过度的关注,对教育来讲,可能带来的是根本性的问题。

二、学校安全管理过度化所引发的.问题

学校安全管理关系千家万户,理应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过度化的安全管理,即以牺牲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行为活动自由为代价而换取所谓校园安全的管理方式无疑是消极的、简单化的,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为素质教育的开展设置了层层桎梏,直接影响学校素质教育向深层次的推进,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弱化、主体性发展的弱化和社会适应力的弱化,其负面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三、学校安全管理适度原则的建构

基于对上述学校安全管理过度化倾向及其后果的深刻反思,我认为当前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亟待导入和确立适度原则。

适度就其完整意义而言是一种介于过与不及两端之间的均衡性,即既不可过度,亦不能不足,本文主要是针对当下学校安全管理的过度化倾向,从不可过度这一层面来阐释学校安全管理的适度原则。

以不可过度为视角,学校安全管理的适度原则可从如下四个方面予以建构:

(一)学校安全管理应坚持对学生活动的最低限度阻碍原则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对学生实行安全保护,并不意味着要把学生的活动规定得过死,这也禁止,那也限制,使学生无所适从,动辄得咎。

相反,学校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以努力创造民主、宽容、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为目标,学校安全管理规则的制定应坚持对学生活动的最低限度阻碍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活动自由的影响程度,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学习、玩耍和生活。

学校安全管理的所有安全保护制度和措施,应该自然地渗透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润物细无声,像灭火器那样,默默地存在,并不被人们正眼所看,也不妨碍人们或者匆忙或者悠闲的脚步,而一旦需要的时候,就能够挺身而出,迅速地发挥作用。

学校的各种保护措施,也如同交通斑马线,并不妨碍人们的通行,却是一种明确的引导,帮助人们安全地跨越可能的危险。

(二)学校安全管理应坚持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从属性原则

在学校这种以实现教育目的为其基本宗旨的特殊组织中,一切管理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安全管理都应从属并服务于教育人和培养人这一学校的组织目标。

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培养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路径,事实上学生是在各种活动中接受教育、获得发展的。

因此,人们绝不可能也不应该为了学生的安全而限制或减少学校组织正当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果单纯为了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而限制或禁止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则最终必将影响学校正常教育功能的发挥。确保学生安全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因安全原因而废止了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则是错误的。

更不应该形而上学地将安全问题和素质教育活动对立起来。在学校安全管理与教育教学活动关系的把握和处理上,发达国家的一些理念和做法是颇为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的。以美国为例,美国重视学校安全,但是更重视把安全目标融会贯通于整个教育目标之中。

从这样的理念出发,既提高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地位,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为安全而安全甚至在安全问题上因噎废食、为了安全而牺牲教育目的本身的错误。

  浅析校园安全管理的适度原则2

渴求幼儿健康、期望幼儿平安是全社会、家庭、幼儿园的共同愿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由此可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稳定的大事,确保儿童安全健康发展,是幼儿园应尽的义务,更是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大局。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幼儿园即担负着完成教育好幼儿,又要服务好家长的双重任务。其中保证幼儿的安全是前提,幼儿园要对幼儿的安全负起完全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园是一所社区管理的民办幼儿园,周边环境嘈杂, uSp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我园是我?

人员配备不齐;资金相 ……此处隐藏7154个字……及原料,以及外观不洁、破损、包装标签不符合要求或不清楚、来源不明、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水产及其制品加工食品。

6、未包装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标签要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42、47、48和66条的规定。

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公示管理制度

1、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包括: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酱油、醋、盐、八角等各种香料。

2、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基本信息包括:品名、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编号、供货单位等。

3、公示的基本信息要与实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相符,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毒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有变化的要及时更换公示信息。

4、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要专店采购、专账记录、专区存放、专器称量、专人负责,并按照有效期使用。严禁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

学校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精选篇4

食品烹调加工是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保障师生生命健康与安全,特制定《食堂食品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一、食品烹饪厨师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穿戴工作衣、帽上岗。

二、食品烹饪厨师必须加强政治、业务学习,熟悉各种烹调技艺,增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提高业务能力。

三、烹饪食品盛装器具坚持生、熟分开、分类使用;抹布保持清洁,调味品、料要分类放置,用后及时加盖。

四、食品原料烹饪加工前应新鲜、洁净、卫生,腐败变质及感官性状异常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原料不得烹饪加工。

五、烹饪加工食品要烧熟煮透,方式科学合理,不破坏和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

六、烹调的菜肴尽量做到色、香、味等感官性状俱佳,增进用餐者食欲。

七、学校食堂严禁加工凉菜、凉面、野生菌和皮蛋。四季豆、土豆等蔬菜的干煸,须经高温煮熟烧透。

八、食品菜肴烹饪严格按卫生要求规范操作,操作人员不得对着饭菜咳嗽、打喷嚏,不用手抠鼻屎、耳垢,上厕所后要洗手,不用抹布或围裙擦试菜肴容器。

九、菜肴品调味必须符合烹调卫生要求,切忌用手指直接沾汤、拈菜品尝,不能用烹饪厨具盛菜和汤汁送入口中品尝。

十、烹制加工好的'熟食菜肴,必须使用清洁、卫生消毒的餐具容器盛装,及时送入配菜间分配案台上,防止灰尘、蚊蝇、虫鼠等的二次污染。成品菜肴严禁放置于地面上。

十一、食品烹饪加工结束后,及时清洗各种用烹饪器具,打扫灶台、地面等烹饪环境卫生,保持器具、灶台清洁,地面无食渣,废物垃圾入桶。

十二、未经食堂管理人员许可,烹饪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换岗和增减。

学校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精选篇5

1、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委员会例会每月一次,一般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一、由安全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总结安全工作,布置下步任务,遇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开会研究处理。

2、各部门安全领导小组安全例会每周召开一次。由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召集、主持,也可根据情况班前或班后会召开。

3、各级安全例会必须专备会议记录簿,认真记录会议时间、参加人员及会议内容等。

4、由各部门委派一名有责任心,纪律性强的员工担任安全员。

5、主要工作

⑴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和防火工作的指示和工作布置。

⑵检查本部门消防制度落实情况。

⑶指导本部门的所有人员,学会使用消防器材和组织客人疏散及自救的方法。

⑷掌握本部门消防设备,器材配置的情况,摆放位臵、数量,保证安全有效。

⑸检查并整改消防隐患,及时报告领导。

6、例会检查内容

⑴递交本部门本月的防火安全检查记录。

⑵汇报本部门的防火隐患整改措施。

7、各部门对安全员的工作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并给予学习和训练的时间保证。

学校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精选篇6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各种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二、未用完的点心馅料、半成品,应冷冻或冷藏,并在规定存放期限内使用。

三、各种工具、用具、容器生熟分开使用,用后清洗干净,定位存放。各种熟食面点改刀要在专用的熟食板上进行,不得在面案上直接改刀。

四、当餐未用完的面点,应妥善保存,糕点存放在专用柜内,水分含量较高的含奶、蛋的点心应当在10℃以下或6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贮存,注意生熟分开保存。

五、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应严格按照标识上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禁止超范围、超剂量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完后,由专人专柜保存。

六、各种食品加工用具、设备如:面板、面案、容器、绞肉机、馒头机、豆浆机、和面机、面条机等,用后及时清洗干净,定期消毒。各种用品如盖布、笼布、抹布等要洗净、晒干备用。

七、加工结束后及时清理面点加工场所,做到地面无污物、残渣,用具、设备清洁。各种容器、用具、刀具等清洗干净后定位存放。

学校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精选篇7

为规范餐饮服务烹调加工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浙江省食品经营许可实施细则(实行)》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二、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油炸食品要防止外焦里生,油炸食品时避免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随时清除煎炸油中漂浮的食物碎屑和底部残渣,煎炸食用油不得连续反复煎炸使用。

三、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应严格按照标识上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禁止超范围、超剂量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完后,由专人专柜保存。

四、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在清洁操作区凉透后及时冷藏,并标注加工时间等。

五、隔餐隔夜熟制品、外购熟食品必须在食用前充分加热煮透。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销售。

六、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各种工具、容器标识明显,分开使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洁。加工后的直接入口食品要盛放在消毒后的容器或餐具内,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和容器。

七、灶台、抹布要随时清洗,保持干净。不用抹布擦拭已消毒的碗碟,滴在碟边的汤汁用消毒布擦净。按规定处理废弃油脂,及时清理抽油烟机罩。

八、工作结束后,调料品加盖,工具、用具洗刷干净,定位存放;灶上、灶下地面清洗冲刷干净,不留残渣、油污,不留卫生死角,及时清除垃圾。

《浅析校园安全管理的适度原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